古巴 (7)

乍暖还寒时(二)

前一阵古巴某省政府曾组织媒体参观该省的建设成就。这个省以盛产菠萝、橙子等水果而著名,然而在政府组织的午宴上,想品尝当地果汁的记者们拿到的却是墨西哥来的听装果汁。这在古巴不足为怪。古巴不缺热带水果,但是缺为它们提供密封包装的工业,即使有也是成本高昂,所以超市里同样大小的一听果汁,古巴产的常常比进口的还贵。工业不行,农业也不争气。离开哈瓦那后,公路两旁看到最多的风景就是大片荒芜的土地。实行多种形式的合作社之后,很多农场效益不错,我接触的一些农民说可以拿到每月一千多比索的工资,但即便如此,古巴目前八成的食品仍然需要进口。除了烟、酒和女人,古巴咋就啥都不产了呢?这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平均主义摧毁了劳动者积极性的结果,坐满8小时成了工作的全部意义所在。因此,劳尔去年放狠话说,五百万国企员工里有一百万白吃饭不干活儿,要把他们都“裁”掉。AV领导听了此消息后立即产生了一种看到下岗大潮的激动,令我们抓几个下岗典型,好好拍几个故事。于是我发动身边所有没退休的古巴人找他们单位以及他们亲戚朋友单位的下岗典型,结果从去年折腾到现在连个“内退”的都没找着。唯一一次听说有下岗的也是在参观上述模范省的过程中。刚到的那个下午,记者们一连气参观了五家国企,我逢人便问“你们单位有下岗的没”,得到的回答全是“没有,效益太好,还在招人中”……在最后一家工厂里,我终于听到一个简单的“有”字,于是立马追问下了多少都干嘛去了,工厂负责人说,“厂子有四百多人,其中25人从管理部门重新安置到了生产部门”,我还等着他解释,但他一副已经把话说完的样子,时间停止三秒钟后我突然明白了——怪不得古巴的报纸上到处都是“重新安置”这个词,原来所谓的下岗就是把一个人从一个部门搬到另一个部门啊!辣块妈妈地,这真比当年中国只叫“下岗”不叫“失业”还太极!

尽管没有人知道现在古巴一共“重新安置”了多少职工,但为了吸收下岗人员而开放的个体经营领域已经初见规模。截止到目前,已经有三十多万古巴人申请执照成为个体户,而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根据官方的统计,这些个体户经营最多的是餐饮业和运输业——也就是开小吃店和跑出租。如果说这半年来古巴有什么变化的话,那就是家庭外卖窗口和个体餐馆明显增多了。我曾采访过位于哈瓦那大学后门的一条街,简直像市本南门一样小吃店一家挨着一家。不过,这些个体经营者面临着许多困难。首先,这些小店无一例外都利用自家后院或者开辟出一间屋子来从事经营,因为目前还没有个体经营用房屋的租赁政策。其次,加工食物所用的原料从牛肉到面粉全都需要去商店里买,因为目前只有国家单位才有批发的权利。最后,经营规模受严格限制,每个餐馆最多只能摆放三张桌子亦即最多只可同时接待12名顾客,雇佣人员达到一定数量后经营者要交的税也成倍增长,而这些限制措施最终都是为了避免财富过多集中到少数人手中。可以想象,要经营这样的一家小吃店绝非易事,而一些古巴学者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大批同质同类的小店在竞争中被淘汰。

对于劳尔的诸多新政,古巴老百姓反应不一。年轻一代蠢蠢欲动,希望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赚取财富,好让自己能像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年轻人一样拥有帆布鞋和MP3,而很多中年人和老年人则对未来不抱希望。在一些街采和聊天中,我听到很多类似这样的话,“我不期待任何改变,我已经等了五十年了,古巴什么也没有变。”也许是以前那些进一步退两步的反反复复让这些人伤透了心,也许是“改革”来得太迟,他们已经没有了重新来过的机会。不管怎样,变革中的古巴如今还如履薄冰,什么时候河开雁来,谁也不知道。

 

posted by 冬梅 on 16:26 under

0 comments: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