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 (4)

二十年进退

来古巴之前,我在北京的古巴同事托我给她的家人带个小包裹。为了避免在海关遇到麻烦,她告诉了我包裹里都有什么内容:一个硬盘,一些常用药,给表姐的发卡,还有给婆婆的洗碗布和钢丝球……另一位同事则直接给了我一个行李箱,我打开一看,一个个小包裹上写着“何塞家的鞋”、“卡洛斯家的鞋”、“安东尼家的鞋”……看完我立马去超市买了三年用的洗碗布和各式各样的凉鞋皮鞋运动鞋。临走时她们不约而同对我说了一句话:“En Cuba no hay nada!” 意思是“古巴啥都没有”。(貌似也可以翻译成“古巴就是那达星”)

等我高擎150公斤安家用品登岛时,才发现原来这里啥都有,而且还辣块妈妈的都是中国来的!我吃着盗版徐福记,吹着美的,看着满街跑的吉利,心里不禁纳闷儿:为什么我的古巴同事说古巴啥都没有呢?

在过了一年的岛民生活后,我开始有点理解她们的说法了。一方面,我这个赚外汇的老外的和赚比索的古巴人看东西是不一样的。我觉得可以轻易买到的东西对他们来说也许只是WINDOWSHOPPING的对象而已,例如一个在国内已经少有人用的128M的U盘售价能达到十几二十美元,当然不如从中国捎过来便宜。另一个使古巴成为那达星的原因是,过去十几年的物资匮乏给古巴人留下了太深的记忆。古巴政府常将经济的很多问题归咎于封锁,每年都向联合国大会提交报告要求美国立即终止这一不人道的行为,当然每年都以除美国和以色列投反对票外全体赞成而告终。封锁的确给古巴带来了很大损失,但封锁只能封住美国和古巴的贸易、金融及运输往来,对其他国家美国无法从根本上控制。1972年,古巴加入了以前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以高出国际市场很多的价格向前苏联出口糖换取低价石油,同时进口大量消费品。单一的经济结构致使古巴在苏联解体后遭受重创,一夜之间商店货架上空空如也,“那达”的阴影笼罩全国。很多在九十年代初育龄的女人都只生了一胎,因为实在没有足够的食物保证给养。我的摄像曾给我讲述当时他去拍摄古巴人偷渡美国的情形。成千上万的古巴人来到海边,坐上用四个轮胎加泡沫塑料制成的简易“小船”向对岸划去,没有人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抵达,但他们别无选择。卡爷爷默许了这些古巴人的离开,并向留下的人宣布古巴进入“特殊社会主义时期”。

为了渡过难关,卡爷爷开放了一些个体经营领域,不少人申请执照成为了“个体户”。很多人说如今古巴要“改革开放”了,其实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就刮过一阵风,现在在哈瓦那唯一一家中国人掌勺的中餐馆的老板就是那时上岛来淘金的。但与中国不同的是,古巴的经济状况稍有好转后,很多政策就开始缩紧,新的个体执照停发,古巴又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后来,老天爷一直不太眷顾这个加勒比岛国。1998到2008十年间,古巴遭受了16次飓风和两场持续3年的旱灾,损失巨大。飓风过后,有时岛上几个月看不到鸡蛋,因为鸡舍都被刮没了,一切要从头来过。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靠旅游业赚取外汇的古巴再遭重创,严重依赖进口的石油、粮食价格飙升,而出口商品镍矿和蔗糖的行情却一直走低。可以说,一直到现在古巴的经济都没有恢复到苏联解体前的水平。

这几年,古巴通过美洲玻利瓦尔联盟(ALBA)找到了一些新的机会,比如向委内瑞拉输出医生和技术人员换取廉价石油。所以最近查韦斯突然告病时很多人替古巴担心,如果这个与卡爷爷交好的反美斗士不再掌权委内瑞拉,古巴很可能将失去一个重要的外援。除此之外,中国近几年与古巴的贸易也有大幅增长,很多政府采购都有中国的影子。现在,古巴老百姓都知道“宇通”是公交车,“海尔”是冰箱,“熊猫”是电视,甚至有一次我的一个中国朋友被古巴人问道:“你家有熊猫么?”尽管贸易额不小,但古巴捉襟见肘的外汇收入却使很多公司陷入无法收到付款的困境。河南宇通公司进入古巴四年,哈瓦那以前用苏联卡车改装的公交车现在几乎全都换成了宇通客车,但同时宇通也被欠下了接近一亿美元的款项。我有时见到中资公司的人,问他们生意怎么样,结果人家说没生意,每天闲呆着,我问为啥,答曰等钱。在岛上赖到明年也许还能收回去年的钱,但要是现在走了就什么钱也收不到了。

 

posted by 冬梅 on 16:23 under

0 comments: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