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 (1)

在NADA星冒了个泡,居然发现有很多人都对古巴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作为一枚稀有的在古巴居住的NADA人,我发现了自己的价值,那就是在自己对一个陌生社会的敏感正在渐渐消失的时候,还有那么多人对这里的一切都感到新鲜。于是我挖了这篇坑,和大家分享我的在岛上的所见所闻。

我以前有个同学,本科在西安上的,她说他们的外教是个西班牙人,自从他来了中国之后,他在西班牙的妈妈就每个月给他寄奶粉过来,怕他营养不良。后来这个老外实在受不了了,就跑去超市拍了一排排奶粉的照片寄给他妈,他妈才相信中国也有奶粉。

我刚来古巴的时候,我姐(骨骼清奇的便是)每天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等着我给她发地址,她好给我寄巧克力来。我一再拒绝,她则一再强烈要求。后来我觉得自己再置之不理她会以为我饿得没劲儿回信了,只好也跑去超市买了一堆巧克力饼干碳酸饮料回来,拍了照片发过去,她才消停了。当然后来我又支派姐姐姐夫美国代购腐竹陈醋火锅底料郫县豆瓣酱若干,那是另一回事。

古巴人的生活到底怎么样?先从每个人都可以公平得到的说起。对比国内老百姓的“三座大山”,古巴人是幸福的。上学一直上到大学都免费,去医院哪怕心脏搭桥手术也不用交钱,房子住得再大也不用贷款!这也是古巴人认为自己的“社会主义”更“社会主义”的地方。除此之外,维持基本生活的消费品都可以凭配给制“粮本”买到,以前像香烟、牙膏这样的日常用品都在凭本供应之列,现在由于国家负担不起长年累月的高补贴,一些项目正逐渐从粮本上消失。经过90年代的最困难时期后,现在古巴的东西比以前多一些了,一些凭本供应的食品也出现了自由市场价格,例如每人每月凭本供应鸡蛋8个,每个约合人民币5分钱,如果不够吃就要去自由市场买,每个约合人民币5毛钱。根据我问过的古巴人的情况来看,“粮本”上的东西肯定是不够的,基本只能撑一个月的三分之一,而剩下的日子怎么过,就可以看出这个“平均主义”国家很不平均的地方了。

古巴官方公布的职工平均月工资是四百七十多比索(1美元约合24比索),我打听到的一些大学教授、主治大夫工资能达到一千多比索。古巴自由市场上的物价堪比欧美,如果只吃死工资的话,即使是领“高工资”的知识分子日子也会很艰难,而那么多古巴人还能悠闲地在海边钓鱼还能听音乐就翩翩起舞,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在海外的亲戚。几乎每一个古巴家庭都有侨汇收入,那个七大姑八大姨不是在美国就是在墨西哥或者西班牙。经常有人说,再过几年,古巴境外的古巴人数就要超过在古巴的古巴人了,这不是危言耸听。在迈阿密的古巴人不用交钱可以免费享受MEDICARE,而西班牙政府几年前就已经规定,西班牙后裔三代血亲都可以得到西班牙护照。这些政策只能使越来越多的古巴人离开自己的家乡,变成寄回外汇的人,而岛上越来越少的人坐吃越来越多的侨汇也将使这个国家的劳动者越来越缺乏动力。

除了侨汇,古巴的另一大收入来源就是旅游。想想看,哈瓦那本来是美国计划中的拉斯维加斯的,尽管后来都被革了命,但旅游的自然资源还在,服务行业的传统也没有丢失,而所有涉外行业赚取的都是比当地货币贵24倍的外汇。有一个笑话,一个古巴人吹牛,说自己是宾馆的门童,别人笑话他:什么门童啊,不过是个神经外科医生罢了。在古巴,如果运气好的话,一个宾馆门童一天得到的小费相当于一个神经外科医生一个月的工资,所以人们宁可羡慕侍从、服务生、出租车司机,却不羡慕博士、医生、律师。家里如果有一个人是在伺候外国人的行业,基本也可以维持小康生活了。

如果一个古巴人没有任何外汇来源,那就只好学孟尝君了。小偷小摸四处可见,雪茄、牛肉、龙虾,甚至塑料袋都被为生活所迫的古巴人从工厂里偷出来卖,补贴家用。这些现实构成了古巴社会无法回避的灰暗侧面,然而所谓人穷志短,革命是五十多年前的事了,他们只能暂顾眼前。

 

posted by 冬梅 on 16:21 under

0 comments:

Search